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網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東路38號東一時區南棟17樓
電話:0731-82230062
傳真:0731-85451633
郵箱:hnfjw111@163.com
聯系人:通振法師
湖南省佛教協會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緣起
湖南省佛教協會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為湖南省佛教協會領導下,團結全省致力于研究佛教文化的法師、專家、學者組成的非營利性民間學術團體。本中心以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船山先生)命名。
王夫之(1619-1692),字而農,號姜齋,衡陽人。為明末清初卓越的愛國主義思想家、哲學家。在國難當頭,抗清失敗后,他長期隱居石船山下的湘西草堂,講學、著述,世稱船山先生。船山先生以“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之歷史使命感和大無畏氣概,繼承儒釋道、湖湘文化和湖湘學派優良傳統之精華,“推故而別致其新”,成為樸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學的終結者和湖湘文化的卓越開拓者。船山思想不僅深刻影響了從魏源、曾國藩、左宗棠、郭嵩燾,到譚嗣同、唐才常、黃興、蔡鍔、宋教仁,直到楊昌濟、毛澤東、蔡和森、劉少奇、李富春等思想家、革命家、社會精英,而且被譽為使“萬物昭蘇天地曙”的“南岳一聲雷”。毛澤東主席不僅稱贊船山“出入佛老”、開創儒家思想的新生面,而且親筆題寫“船山學社”匾,在船山學社創辦湖南自修大學,還把友人送給他珍藏的船山書法珍品《雙鶴瑞舞賦》交國家文化部文物局妥善保存。王船山從拯救民族危亡的高度歷史責任感出發,站在傳承人類文明,不斷開拓前進的時代高度,對清談誤國之儒和佛道都有深刻的反省、精到的批判繼承和創新,尤其是他天人合一、道器相胥、理氣一元、心物統一的和合哲學, “隨處見人欲,即隨處見天理”的理欲統一觀,夷夏“各安其紀而不相瀆”的民族和合共處思想,“廣居以息心、廣生以息民”的人文經濟思想,更“具有新世界觀萌芽”,使其成為影響三百年來湖湘文化、中國文化乃至未來世界發展的卓越思想家之一。
船山先生與佛教有不解之緣。船山讀書岳麓書院,成立“匡社”,就是位于儒釋道和合共處的岳麓山下。船山與僧性翰、管嗣球等聯合起義抗清,地點就在南岳方廣寺;抗清失敗后他隱居南岳著述講學,筑有“續夢庵”,著有闡釋法相宗的著作《相宗絡索》,與大學士方以智(后出家)及先開、惟印大師等著名僧人為方外之交,以致南岳僧人有“不愿成佛,愿見船山”之贊嘆。船山從拯救民族危亡和使儒學別開生面的高度出發,出入佛老,既入佛、辟佛,又尊佛、傳佛,不愧為融匯古今、吐納百家的一代哲人。其人格精神萬人欽仰,學問文章流播海內外,其深邃思想更是拓展湖湘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新文化建設不竭的源泉,也是促進佛教與現代社會相和諧的增上緣。
對于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特別是湖湘文化,中共湖南省委張春賢書記、李薇薇部長等有關領導非常重視和支持,我們佛教界同仁更是珍惜這一大事因緣,希望與海內外學術界一道,通過對王船山與佛教深厚因緣的研究,解讀湖湘文化的深刻內涵和哲理,提升湖湘佛文化的學術品位,重塑湖湘佛教人文精神和道德境界,為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祖國的統一與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東路38號東一時區南棟17樓
湖南佛教協會船山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電話:0731-2230062
傳真:0731-5451633
郵編:41007
郵箱:tongzhen12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