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網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東路38號東一時區南棟17樓
電話:0731-82230062
傳真:0731-85451633
郵箱:hnfjw111@163.com
聯系人:通振法師
大善寺位于南岳古鎮北支街。該寺始建于南北朝,為陳慧思禪師唱道之地,后毀。唐初重建,宋元時興廢情況不明。明崇禎7年(1644)毀于火。清初,寺址、菜地變成民產,至光緒21年(1895)冬,默庵、淡云和尚與居士王哲堂、饒少甫等捐資贖回,后兩年(1897)重修并擴建。重建后有山門、天王殿、偏殿、大雄寶殿、藏經閣、方丈室、寮房、庫房、齋堂等大小房屋40余間,建筑面積達三千多平方米。捐置香火田租108擔。寺成,公推默庵為住持,常住僧人60—90人,為清代南岳佛教圣地叢林之一。
寺內原有明桂王所舍大銅鐘一口,藏經一部。清光緒26年(1900)于菜地挖出玉佛一尊,均流失。今尚存宋寶慶年間(1225—1227)石制長形水缸一口,上刻“古春”二字,其長2.9米、寬0.6米、高0.66米。
新中國成立后,廟宇被南岳機關占為辦公用房和干部宿舍。僧人轉移其他寺廟,佛像、法器轉存華嚴寺,文化大革命中,佛像、法具蕩然無存,八十年代這里是圖書館和武術學校,把一所叢林搞得面貌全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將廟宇退還給南岳佛教協會管理,南岳佛教協會的領導經過多次討論研究,決定對這座廟宇全部徹底大維修,并確定副會長慈煢法師專管此廟,經過三年的維修和兩年的擴建,現有天王殿、地藏殿(偏殿)、韋馱殿、大雄寶殿、禪堂、齋堂、客堂、寮房、方丈室、藏經樓、香積廚、鍋爐房、廁所、叢林住房等共有房舍100多間,建筑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恢復了叢林制度,為南岳五大叢林之一,大善寺現在超過了歷史最盛時期的規模,成為南岳最重要的寺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