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網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東路38號東一時區南棟17樓
電話:0731-82230062
傳真:0731-85451633
郵箱:hnfjw111@163.com
聯系人:通振法師
2022年6月10日,湖南召開全省性宗教團體聯席會議第六次會議,就宗教界開展崇儉戒奢教育活動進行動員部署。湖南省民宗委黨組書記、主任,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兼)向恩明出席并講話,省委統戰部一級巡視員何其雄,省民宗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劉鴻伏出席會議并傳達有關精神。
會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國性宗教團體《關于崇儉戒奢的共同倡議》,學習了《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宗教活動場所財務管理辦法》等政策法規,各全省性宗教團體負責人圍繞崇儉戒奢教育主題進行了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宗教界深入開展崇儉戒奢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推動從嚴治教的具體舉措,是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實現宗教健康傳承的必然要求。全省宗教界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以及“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清醒認識宗教領域貪大求奢、借教斂財、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的嚴重危害,發揮好主體責任,履行好引領宗教健康傳承職責,充分發揮在宗教內部事務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會議要求,全省宗教界要以本次崇儉戒奢教育活動為契機,認真排查宗教建筑、宗教活動和宗教活動場所安全隱患,做好宗教領域安全工作;要按照全面從嚴治教要求,建立健全教內規章制度,大力加強教風建設,加強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要秉持儉樸理念,發揚勤儉節約、樸實無華、淡泊名利、清凈莊嚴等優良傳統,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積極建設生態環保宗教活動場所,推進我國宗教中國化走深走實。
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圣輝、省道教協會會長黃至安、省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黃祖群、省天主教愛國會主任高伏友、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徐勇斌代表各自宗教發言。紛紛表示,各自教理教義中都有崇儉戒奢的內容,將積極響應全國性宗教團體的倡議,以身作則,積極弘揚傳統美德,抵制不良風氣,努力塑造良好教風,有效維護宗教領域和諧穩定,促進宗教健康傳承,不斷提高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的水平,以良好風貌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會議由本年度輪值主席、湖南省基督教協會會長杜溫武主持。全省性宗教團體主要負責人及秘書長,省委統戰部民宗處、省民宗委宗教業務處室負責人參加會議。
湖南省佛教協會圣輝會長發言全文:
佛教徒要成為崇儉戒奢的宣傳者推動者踐行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教同仁: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并不是一個新命題,從古至今,崇儉戒奢的美德,世代相傳,是當今社會建國興邦、民富國強的關鍵所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也是中國人的傳家寶。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主席一生領導革命,倡導勤儉節約,他曾使用的一條毛巾,竟打了54個補丁,為我們留下了“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艱苦奮斗、勤儉建國的精神財富。而我們佛教更是認為要做一個合格的佛教徒,就要惜福、修福。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躬行節儉、惜福,但隨著現代物質條件的日益豐盛,社會上懂得“節儉、惜!钡娜藚s越來越少了;更多的人,一味追求名聞利養,權勢地位。得不到的,想要得到;已得到,又怕失去,在患得患失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精神陷于不安之中。
所以,佛教律宗大德弘一法師,就教導信徒要如何惜福、修福。法師說:我小時候,家中有副對聯。上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下聯: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因此法師對于穿衣、飲食都十分惜福,不敢隨意浪費一粒米飯。
而佛教徒修行,要求;垭p修,除了修慧,一定要修福。凈土宗高僧印光法師,很有威望,別人送他補品,法師只是說:我福氣很薄,不堪消受,就轉送到其他寺院,供養常住法師。還有一次,印光法師和弟子們一起吃飯,有位弟子碗里剩下一兩粒米飯,法師就對他大聲呵斥:你有多大福氣,可以這樣浪費,把它吃光。
雖說,我們做不到像祖師大德那樣節儉,但應盡量避免不必要的浪費。生活中的一飲一啄,皆來之不易,都需要我們用心珍惜。有福報不能享受完,要多積累些陰德,來彌補往昔的業障。無數鮮明的事實例子,證明了“儉存奢失”這一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各部門也相繼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不可否認的是,舌尖浪費現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人“講排場”,認為菜點的越多越顯得“招待周到”;有人“好面子”,吃不完的食物從不打包帶走;有人一桌飯菜吃一半留一半……,種種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但如果不加珍惜,再厚的“家底”也會承受不住。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1章為總則,其中第14條第2款規定,“國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币驗槲覀兩畹男乔,能源、礦物、水、土地等自然資源是有限的。無節制的奢侈揮霍行為,以炫耀財富追求自我滿足的心態,是不文明的表現,也反映了思想的淺薄、愚昧和精神的缺失。
在全社會倡導節儉的今天,我們必須正視并警覺快速發展過程中身邊那些觸目驚心的浪費現象。這樣的浪費,耗損著我們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破壞子孫后代的自然生態。厲行節約,就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浪費。反對浪費,不是反對正常的消費,不是反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品質,而是反對失去節制的消費,反對這些行為背后的錯誤消費觀、不良價值觀,這就需要全社會每個人、包括我們宗教信徒在內的共同努力和主動參與。
去年以來,湖南佛教界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全國、全省、全市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開展“三愛四史”主題教育活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實踐活動,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開局之年,此次在宗教界深入開展崇儉戒奢教育活動,是貫徹落實全國、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實際行動,是支持宗教界全面從嚴治教的有效舉措,是促進宗教健康傳承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湖南佛教界大力加強道風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佛教領域內不夠節儉、不夠自律等不良風氣的現象還時有發生。所以我們湖南佛教界要高度重視,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重要指示精神,清醒認識發生在宗教領域借教斂財、貪圖享受、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的嚴重危害,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堅持問題導向,堅持自查自改。要秉持儉樸理念,發揚勤儉節約、樸實無華、淡泊名利、清凈莊嚴等優良傳統,堅決糾正和有效遏制佛教領域不良風氣,積極建設生態環保佛教活動場所,促進佛教健康傳承,引導佛教徒踐行崇儉戒奢理念,深入推動崇儉戒奢教育活動落地落實,堅持不懈地將推進佛教中國化、全面從嚴治教走深走實。
湖南佛協將認真做好下面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省佛協作為橋梁紐帶的工作,進一步帶領全省佛教徒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學深悟透全國、全省宗教工作會議精神,加強佛教自身建設,提高湖南佛教的整體素質。在信眾中積極提倡知恩報恩惜福修福理念。湖南佛學院要加強知恩報恩惜福修福教育,佛教活動場所和佛教教職人員要踐行知恩報恩惜福修福精神,不斷夯實厲行節約、杜絕浪費的思想基礎。在宗教活動場所的建設方面杜絕奢華鋪張浪費,積極推動綠色寺院、生態寺院建設,促進佛教健康傳承。
二、做好指導各地州市佛協、佛教活動場所充分運用自身舉辦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內部資料性出版物、宣傳欄等媒介,向廣大信眾傳播勤儉節約、惜福惜物精神的宣傳工作。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佛教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在禮佛、修行的方式上革除陋習陳規,文明敬香、合理放生,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做起,爭做厲行節約的踐行者,將崇儉戒奢轉化為日常行為習慣。佛教教職人員中要在講經說法、服務信眾中主動宣講佛教節儉、知足的理念,講述高僧大德惜福的感人故事,以實際行動引領信教群眾、影響社會大眾,落實“光盤行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助力全社會形成勤儉節約的良好風尚。
三、做好省佛協領導班子成員率先垂范的工作,積極帶領佛教團體、佛教活動場所、廣大信徒,建立健全制止餐飲浪費的制度,落實完善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的有效措施,營造崇尚節儉的環境氛圍。激勵佛教教職人員效法高僧大德,爭做厲行節約的模范,倡行勤儉樸素之風,彰顯佛教清凈莊嚴形象。
各位同仁,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自己做起,從點滴做起,推動勤儉節約之風深入人心,以行動帶動周圍四眾弟子和信教群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佛教界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