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31-82230062
湖南佛教網
地址:湖南省長沙市人民東路38號東一時區南棟17樓
電話:0731-82230062
傳真:0731-85451633
郵箱:hnfjw111@163.com
聯系人:通振法師
在我國漢族佛教徒中,對飲食的禁忌頗為重視,尤其是自梁武帝下令全國僧寺禁斷葷腥以來,就嚴格奉行素食制度,從而創造了豐富多采的素食文化, 這是漢傳佛教區別于南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特點之一。佛教主張清心寡欲,因此佛教徒飲食方面的嗜好是極少的。惟有茶,中國佛教徒不僅對其情有獨鐘,而且經過研究、開發與提倡,影響及于整個社會,以至飲茶之風經久不衰,并傳入少數民族地區和日本等國,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那么茶到底是何方仙物?有些什么作用?與佛教有著什么關系呢?本文摘編自陳星橋的論文《茶·茶益·茶道》。后續關于此論文的其他內容將陸續整理發布,歡迎茶人朋友賞讀!P凰佛教
通常將茶樹上的葉子叫做茶葉,筒稱茶。茶樹是一種常綠灌木,原產于云南。其葉革質,可作飲料和藥用,《茶經》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笨梢娨吧铇湟灿写笕鐔棠镜。
茶的歷史悠久。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早在周武王伐紂時(前1122—前1116),參加征戰的巴蜀等南方小國就以茶作貢品了。有資料表明西周時期四川一帶即已有了茶的人工栽培,說明我國人民對茶很早就有了認識并付諸應用。不過在東漢以前,茶基本用作藥品,而東漢以后,尤其是佛教傳入我國之后,茶才逐漸用作飲料。一是奉行過午不食制度的僧人飲用,以補充午后的水分,提神益思,驅除睡魔;一是極少數統治階級飲用,以解酒或除油膩。即使到了南北朝時期,也只是南朝人有此嗜好!堵尻栙に{記》卷二載,陳慶之侮篾吳人“菰稗為飯,茗飲作漿”;卷三載,在魏朝王侯間,往往將茶貶稱“酪奴”、“水厄”,“自是朝貴宴會,雖設茗飲,皆恥不復食,惟江表殘民遠來降者好之”?梢姰敃r北方人對茶尚缺乏足夠的認識。隋唐天下一統,為茶的生產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尤其是禪宗的興起,僧寺飲茶之風盛行,極大促進了茶的普及。出身于寺院的茶圣陸羽走遍茶葉產地三十三郡后,于元760年隱居苕溪(吳興),20年后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標志著我國茶葉的生產和研究、應用已發展到一個較高的水平。
《茶經》約七千字,包括源、具、選、器、煮、飲、事、出、略、圖十節!熬摺鄙婕爸撇韫ぞ20種左右,“器”介紹了煮茶等28種器具。宋陳師道《茶經序》:“夫茶之著書,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誠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宮省,下迨邑里,外及夷戍蠻狄,賓祀燕享,予陳于前。山澤以成市,商賈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笨梢娖溆绊懼。
唐代飲茶有四種:粗茶、散茶、末荼、餅茶。一般多采用煮茶法,也可根據需要配以作料、水果等。也有煮茶粥食用的。至唐末、五代,發明了“點茶法”,即凈茶末撒入沸騰的水中,其茶品、水質、火候乃至器具等均有講究。為了增進茶藝,僧人或士大夫常舉行規模不等的“斗茶”活動,鑒別茶的優劣,品評烹茶技藝的高低。由此出現了一種將茶湯傾注于碗中使湯紋形成各種物象的游戲,稱為“茶百戲”!肚瀹愪洝份d:“饌茶而幻出物象于湯面,茶匠通神之藝也。沙門福全生于金鄉,長于茶海,能注湯幻茶!睋f他能使湯紋組在一句詩,并列四碗可組合成一首絕句。正是由于飲茶之風的盛行,以至茶成為了文人雅士詩文書畫抒寫、描繪的內容,甚至步入了音樂、舞蹈的天地。
茶在唐代即已成為重要的外貿品,通過定期舉辦的“茶馬互市”傳入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同時茶作為文化使者,通過佛教僧侶的交往,傳入朝鮮、日本等國。尤其在日本發展形成了舉世聞名、別具特色的茶道。當然茶更多的則是通過商人沿著絲綢之路或海路傳到世界各地。據記載,茶傳入各國或各地區的年代為:日本(805年)、阿拉伯(850年)、威尼斯(1559年)、俄國(1567年)、英國(1598年)、葡萄牙(1600年)、荷蘭(1610年)、法國(1648年)、南美(1650年)。傳入東南亞較早,但人工栽培較晚。如印度產茶始于1834年,斯里蘭卡1867年。印尼1827年。世界各國對“茶”的讀音,都直接效法漢語的語音,主要分為廣東話“CHA”和夏門話“TE”。日本更是將“茶”的字形、讀音一并拿去。充分說明中國是茶的故鄉。
我國地域廣闊,名茶輩出,如西湖的龍井、洞庭的碧螺春、黃山的云霧茶、福建的烏龍茶、四川的蒙頂茶、滇南的普洱茶等等,不勝枚舉。但不管有多少種,總分為六大類,即綠茶、白茶、烏龍茶(青茶)、花茶、緊壓茶(黑茶)和紅茶。其中綠茶出現最早,其次為白茶,即由滿披白毫的嫩芽制成,有“白毫”、“銀針”、“老君眉”等,宋代著名的龍鳳團茶亦屬白茶;ú、烏龍茶、緊壓茶發明于明代,而紅茶則產生于清代。至于飲茶方法,約在明代中后期始由煮飲改為至今流行的沖泡法,使飲茶更加方便、普及。此外,各民族各地區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還形成了一些獨具特色的飲茶風俗,如西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白族的三道茶(清茶、甜茶、香茶),云南的鹽巴茶、桂北的打油茶、閩潮的工夫茶、廣東的早茶、湖南的擂茶、四川的蓋碗茶等。
目前,我國計有江北、江南、華南、西南四大茶區,19個省、自治區,1000多個縣、市產茶,全國茶園總面積約為100萬公頃,居世界首位。1988年全力平茶54萬噸,出口19.8萬噸,居世界第三位,中國仍是茶類最全、品種最多的國家,其中綠茶、工夫紅茶為國際市場主要貨源。綠茶占61%,紅茶占100%。
1978年世界茶葉總產量175萬噸、其中印度55萬噸,中國26.8萬噸、斯里蘭卡19.9萬噸、日本10.5萬噸、蘇聯10.3萬噸、肯尼亞9.3萬噸、土耳其9萬噸、印尼7.3萬噸。80年代,全世界已有48個產茶國。
目前,茶與咖啡、可可并稱為世界三大飲料,其中茶葉歷史最久,風行地區最廣,飲用人數最多,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喝茶。茶被人們譽為“綠色金子”、“健康飲料”。
(本文作者陳星橋系《法音》雜志副主編)